木匠阿福的报恩:一碗粥换来十年守护

admin3周前未分类31

在青石镇的老槐树下,七十岁的陈阿婆总爱讲那个飘着桂花香的故事。

那是1983年的寒冬,镇上的木匠阿福收留了个浑身是雪的年轻人。年轻人叫周志明,是从北方逃荒来的地质队员,饿得连敲门的力气都没有。阿福把最后半碗腊八粥热了给他,妻子偷偷把陪嫁的银镯子当了,换来三斤高粱面。

周志明离开那天,在阿福的破木箱里塞了张纸条:“十年后的今天,请到省地质局找我。”

转眼桂花又开了十回。阿福女儿考上医学院那年,家里屋顶塌了半边。夫妻俩正发愁时,镇上来了一支地质勘探队,领头的周工看见阿福就红了眼眶。原来他记着当年那碗粥的温度,这十年间每次野外作业都绕道来青石镇,终于等到了报恩的机会。

勘探队用最新技术帮阿福家打了口深水井,临走时周志明留下个铁皮箱。箱子里装着阿福女儿四年的学费汇款单,每张背面都写着:“1983年12月7日的粥钱。”

如今那口井还在陈家院子里,井台刻着两句诗:“滴水恩情重,十年不敢忘。”镇上的孩子都知道,夏天趴在井沿能闻到淡淡的桂花香,就像当年那碗飘着桂花的腊八粥。

去年清明,白发苍苍的周志明带着徒弟来扫墓。阿福坟前摆着两碗粥,新来的小徒弟不解地问为什么,老人摸着墓碑说:“师父这辈子测绘过无数座山,最准的是人心这座山。”

青石镇小学的孩子们现在都学唱一首新童谣:“木匠爷爷一碗粥,换来甘泉流呀流。地质叔叔量山河,量得恩情比天长......”

(故事取材于江西省赣州市真实事件,当地至今保留着“感恩井”遗址,文中人物名为化名)

【后续追踪】
记者走访发现,故事中的原型人物周工程师生前资助了17名贫困学生。在阿福老宅改建的村史馆里,陈列着那口铁皮箱和36张已经泛黄的汇款单。最新展品是上周刚收到的明信片,一位署名“受助者03”的医生写道:“周老师,今天我主刀的第100台手术很成功,就像您说的,善良会像井水一样永远流淌。”

相关文章

善良老木匠的奇遇:一双手艺改变三代人命运

在皖南群山环绕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周树根的老木匠。六十多岁的他脊背微驼,双手布满老茧,却总能在简陋的木工房里变出精巧的家具。村里人都说,周师傅做的木桶三十年不漏水,打的雕花床能传三代。那是2015...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神的报恩:一个改变村庄命运的传说

在云南大理苍山脚下,有个叫云岭的小村庄。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守林人老杨头的故事,村里最年长的李阿婆至今仍会对着山神庙的方向抹眼泪。那是1983年的寒冬,刚退伍的杨振华被分配到苍山林场工作。这个寡言少语的...

老木匠的报恩:一碗热汤换来十年守护

在青石镇的老街上,有个总爱哼着山歌修木门的张老汉。那年腊月里,他正给王家祠堂雕新门匾,突然听见墙根底下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。‘谁在那儿?’张老汉放下刨子,看见个裹着破棉袄的年轻后生正哆嗦着啃冻硬的馍。后...

善良的磨坊主与神秘乞丐:一个改变村庄命运的奇遇

在遥远的山脚下,有一个叫青溪村的小村庄。这里的人们世代以农耕为生,日子虽然清贫却也安宁。村东头有位年过半百的磨坊主老赵,他那座吱呀作响的水磨坊是全村人磨面的唯一去处。那年冬天特别寒冷,腊月二十三小年这...

善良的老木匠与会报恩的小狐狸

在云雾缭绕的青松岭下,有个叫柳树屯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木匠郑师傅,手艺精湛却生活清贫,最擅长用胡桃木雕刻活灵活现的小动物。那年腊月特别冷,郑师傅去后山拾柴时,发现雪地里蜷缩着只火红的小狐...

欢迎使用Z-BlogPHP!

欢迎使用Z-Blog,这是程序自动生成的文章,您可以删除或是编辑它:)系统生成了一个留言本和一篇《欢迎使用Z-BlogPHP!》,祝您使用愉快!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