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守林人与山神的报恩:一个改变村庄命运的传说

admin3周前未分类29
在云南大理苍山脚下,有个叫云岭的小村庄。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守林人老杨头的故事,村里最年长的李阿婆至今仍会对着山神庙的方向抹眼泪。

那是1983年的寒冬,刚退伍的杨振华被分配到苍山林场工作。这个寡言少语的汉子每天清晨五点就踏着薄霜上山,腰间别着军用水壶,怀里揣着妻子烙的荞麦饼。护林员的工作枯燥而危险,要防范盗伐者,也要提防山火。

那年除夕前夜,暴雪封山。老杨巡山时在雪窝里发现只受伤的红腹角雉,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当时正被偷猎者大肆捕捉。他不顾自己被冻得发紫的耳朵,脱下棉袄裹住鸟儿,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三小时送到镇上的林业站。

第二天巡山,老杨在昨天救鸟的地方发现个摔断腿的老汉。那人是邻村的五保户,上山采药迷了路。老杨二话不说把人背下山,自己却因严重冻伤住进了医院。妻子带着六岁的儿子守在医院走廊里哭,村里人都说这汉子太傻。

转眼到了2008年,六十岁的老杨退休了。那年夏天特别旱,百年古井都见了底。就在村民准备逃荒时,老杨带着几个后生上了山。三天后他们竟在密林深处找到处新泉眼,更神奇的是泉边石壁上天然形成了山神像的纹路。

如今云岭村成了生态旅游示范村,那眼神泉被称作'报恩泉'。村委会在泉眼旁立了块碑,上面刻着老杨常说的一句话:'人对山好,山不会叫人饿着。'去年老杨的孙子考上了林业大学,录取通知书到的那天,有人看见老爷子对着苍山敬了三杯酒。

村里孩子都知道,每年第一场雪后,红腹角雉总会成双成对地在老杨家的核桃树上歇脚。有次省城来的记者追问老人救鸟救人的缘由,这个老党员搓着粗糙的手掌说:'当年在部队,班长为救我落下一辈子残疾。他临走时就交代我句话——做颗种子,在哪都要活出人样来。'

去年冬天老杨走了,送葬队伍经过报恩泉时,十几只红腹角雉突然从林子里飞出来,在灵柩上空盘旋了三圈。如今村里人教育孩子都爱说:'看看报恩泉,学学杨爷爷,苍山不会亏待好心人。'

这个真实故事在当地林业志有记载,现在苍山景区的电子解说词里,'守林人传说'是点击率最高的章节。老杨的军用水壶和巡山日志被收入县博物馆,成为'生态文明建设'主题展的镇馆之宝。而那个曾被他救下的五保户的孙子,如今正是苍山自然保护区的巡护队长。

每到清明时节,山神庙前的石板路上总会出现新鲜的山果和野花。护林员们说,那是红腹角雉衔来的。这个温暖了整座苍山的故事,仍在继续生长。

相关文章

欢迎使用Z-BlogPHP!

欢迎使用Z-Blog,这是程序自动生成的文章,您可以删除或是编辑它:)系统生成了一个留言本和一篇《欢迎使用Z-BlogPHP!》,祝您使用愉快!...

善良的鞋匠与神秘老人:一碗热汤改变命运的故事
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住着一位名叫张老实的鞋匠。他手艺精湛却从不涨价,破旧的鞋铺里总挂着半新的棉布帘子,冬天挡风,夏天遮阳。镇上人都知道,张鞋匠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——每到冬至那天,他必定在门口支起煤炉,...

木匠阿福的报恩:一碗粥换来十年守护

在青石镇的老槐树下,七十岁的陈阿婆总爱讲那个飘着桂花香的故事。那是1983年的寒冬,镇上的木匠阿福收留了个浑身是雪的年轻人。年轻人叫周志明,是从北方逃荒来的地质队员,饿得连敲门的力气都没有。阿福把最后...

老木匠的传家宝:一把木梳背后的三代温情

在皖南群山环绕的溪口村,有位头发花白的陈老汉总爱坐在青石门槛上打磨木块。村里人都知道,老人手里那把油光发亮的榉木梳,藏着一段让整个县城都动容的往事。1998年盛夏,刚满十岁的孙女小娟突然高烧不退。镇卫...

善良老木匠的奇遇:一双手艺改变三代人命运

在皖南群山环绕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周树根的老木匠。六十多岁的他脊背微驼,双手布满老茧,却总能在简陋的木工房里变出精巧的家具。村里人都说,周师傅做的木桶三十年不漏水,打的雕花床能传三代。那是2015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个改变村庄的奇遇

在遥远的青山脚下,有个叫柳树沟的小村庄。村里最穷的是张樵夫,但他每天上山砍柴时,总要把干粮分一半给山里的野兔和雀儿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张樵夫在深山发现一棵被雪压弯的小树,树干里竟传来微弱的啜泣声。他扒开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