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老木匠的奇遇:一双手艺改变三代人命运

admin3周前未分类30
在皖南群山环绕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周树根的老木匠。六十多岁的他脊背微驼,双手布满老茧,却总能在简陋的木工房里变出精巧的家具。村里人都说,周师傅做的木桶三十年不漏水,打的雕花床能传三代。

那是2015年的梅雨季,连日的暴雨冲垮了进山的唯一道路。周师傅惦记着山顶独居的孤寡老人张阿婆,冒着大雨扛着工具箱,沿着泥泞的山路走了三个小时。当他浑身湿透地出现在张阿婆家时,老人家漏雨的屋顶正用七八个脸盆接着水。

'您这屋顶得换三根椽子,两根檩条。'周师傅抹了把脸上的雨水,不等张阿婆推辞就爬上摇摇欲坠的梯子。暴雨中,老人颤抖着举着油灯为他照明,雨水和着汗水浸透了老师傅的蓝布衫。直到深夜,他才修好屋顶,临走时悄悄在米缸底下塞了三百块钱。

三个月后,城里来的扶贫干部在张阿婆家发现了周师傅的手艺。那修补过的屋顶严丝合缝,新换的椽檩上还刻着避雨的吉祥纹。更让人惊讶的是,周师傅给张阿婆做的助行椅,居然能根据地形自动调节高度。

'这是我在部队当工程兵时学的本事。'面对扶贫干部的赞叹,周师傅搓着手不好意思地说。原来他年轻时参加过抗洪抢险,后来跟着老班长学了一手木工绝活。转业回乡后,谁家门窗坏了、家具裂了,他从不收工钱,顶多喝口主人家粗茶。

2016年春天,村里来了支大学生志愿者团队。学设计的城里姑娘小林发现,周师傅不用一根钉子就能做出榫卯结构的八仙桌,用山核桃木雕的笔筒会散发淡淡清香。她把这些拍成视频发到网上,没想到点赞瞬间破万。

最动人的是周师傅的记账本——泛黄的作业本上记着谁家娶媳妇欠个梳妆台,哪户老人需要带扶手的矮凳。有些十几年前的账目后面画着小红旗,那是代表已经用帮忙干农活、送时令蔬菜等方式'还清'了。

在大学生们的帮助下,周师傅的传统手艺搭上了互联网快车。他制作的榫卯玩具在众筹平台获得二十万元订单,带动的第一个产业就是收购村民家的山核桃木。曾经只能当柴烧的边角料,现在变成了价值千元的工艺品原料。

2018年特大洪水时,周师傅带着徒弟们连夜赶制了五十艘简易木筏。这些用桐油反复刷过的木筏,后来救出了三百多名被困群众。洪水退去后,人们发现每艘木筏底部都刻着'平安'二字,笔迹和二十年前他在部队抢险时留在沙袋上的一模一样。

如今周师傅的工坊变成了非遗传承基地,他收的七个徒弟里有三个是返乡青年。去年春节,张阿婆的孙子从深圳寄来台电动工具,拆开包装发现里面躺着把手工木尺,尺身上细细刻着'丈量天地,勿忘初心'——正是周师傅的笔迹。

今年清明,有驴友在深山里发现座无名烈士墓。墓碑是块刻着五角星的木牌,经过风吹雨打仍字迹清晰。村里老人说,那是三十年前周师傅悄悄进山立的,墓里长眠着他的老班长。现在每周都有学生来扫墓,他们不知道的是,墓碑旁新栽的松树苗,用的正是周师傅独创的'三脚架'种树法——就像当年老班长教他的一样。

相关文章

老木匠的报恩:一碗热汤换来十年守护

在青石镇的老街上,有个总爱哼着山歌修木门的张老汉。那年腊月里,他正给王家祠堂雕新门匾,突然听见墙根底下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。‘谁在那儿?’张老汉放下刨子,看见个裹着破棉袄的年轻后生正哆嗦着啃冻硬的馍。后...

善良的老木匠与会报恩的小狐狸

在云雾缭绕的青松岭下,有个叫柳树屯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木匠郑师傅,手艺精湛却生活清贫,最擅长用胡桃木雕刻活灵活现的小动物。那年腊月特别冷,郑师傅去后山拾柴时,发现雪地里蜷缩着只火红的小狐...

善良的老木匠与报恩的燕子:一个温暖人心的民间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江南水乡有个叫杨柳村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木匠,大家都叫他张师傅。张师傅手艺精湛,为人善良,虽然自己日子过得清贫,却总爱帮助别人。那年春天特别冷,倒春寒让村口的老柳树迟迟不...

老木匠的传家宝:一把木梳背后的三代温情

在皖南群山环绕的溪口村,有位头发花白的陈老汉总爱坐在青石门槛上打磨木块。村里人都知道,老人手里那把油光发亮的榉木梳,藏着一段让整个县城都动容的往事。1998年盛夏,刚满十岁的孙女小娟突然高烧不退。镇卫...

善良的磨坊主与神秘乞丐:一个改变村庄命运的奇遇

在遥远的山脚下,有一个叫青溪村的小村庄。这里的人们世代以农耕为生,日子虽然清贫却也安宁。村东头有位年过半百的磨坊主老赵,他那座吱呀作响的水磨坊是全村人磨面的唯一去处。那年冬天特别寒冷,腊月二十三小年这...

欢迎使用Z-BlogPHP!

欢迎使用Z-Blog,这是程序自动生成的文章,您可以删除或是编辑它:)系统生成了一个留言本和一篇《欢迎使用Z-BlogPHP!》,祝您使用愉快!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